高端对话(二)

谢沛鸿

发稿时间:2018-01-06 【 字体:

谢沛鸿:

   我介绍一下,我工作的地方叫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这是一个民间的智库和社会的智库,我们的工作就是用我们的思想产品来回馈社会,给公共事务决策提供一些咨询。当然,气候变化也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另外,我在工作之余兼任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协会的副会长,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我们这个工作主要是在中国的各大流域做一些水资源的保护和教育工作,主要在中小学之间做项目。

   我所谈的东西主要还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单是我个人的体会,因为我们香格里拉协会一个主要的项目叫做水学校,原来叫做长江水学校,在长江沿岸的省市,现在扩大了之后就叫做中国水学校,不是官方认可的,我们自己这样叫。

   现在全国有13个省市,每个省市我们会有一个省市的师范大学,带动13个中小学,由每一个中小学联系本地社区进行项目的活动。我们关于气候变化的思维是来自于项目工作人员或者各个老师的经验和总结。

   至于今天要谈的这个题目,如何传播中国绿色声音,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公众参与性的问题;第二,创新的问题。

   先谈一下创新,创新非常有必要。现在十五大里面中央提出了一个总纲,说要创新。据我所知,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的思维还是不够深刻。我们现在气候变化,公众的意识已经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了,我们看了那么多环保的宣传片,包括今天看的短片,都非常震撼,大家知道危在旦夕,所以大家都要行动起来。但是,我认为这个行动还是在比较浅的层面,比如尽个人微薄之力,节约一滴水,或者白领们A4纸要用双面,或者刚才日本朋友提到的用节能灯泡,或者夏天少穿一点衣服,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每个人都有意识做到的,但是对气候变化问题来说杯水车薪。为什么我这么说?不是我要说一些不争气的话,或者说我们做的没有用,我们做的非常有用,但是我们做的不够。

   我们做的哪里不够呢?针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碳排放,我们国家在巴黎公约上面有承诺,而且我们承诺的很重,有一些朋友认为我们承诺太重了,我们做不到。工业革命1850年到现在全球气候变化0.6度。我们的巴黎公约说在本世纪内把这个温度控制在2度之内。但是我们怎么控制呢?不是依靠我们这些微薄的努力能够控制得了。对于碳排放而言,是来自化学能源的燃烧,所以我们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也提到,只是减轻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没有提到要去逆转和消除,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去应对它。为什么这么说?气候变化或者全球气候变暖是来自两个方向,有一个方向改变不了,地球的光热的来源来自于太阳,太阳系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太阳系的生命100多亿年了,地球的生命也有48亿年了,在地球生命的48亿年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次极端性的气候,或者过热、过冷,或者多次地球上的生命灭绝,我们人类的祖先也就是出现300、400万年,人类的文明出现不到1万年。最近的工业革命,最近的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之前我们没有说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气候变化,到了工业革命,我们的能源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在这个上面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是很危险了。

   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跟一个美国教授有过争论,现在气候变化确实是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但是发达国家,像美国人均是6万多美金,我们中国8万多美金,发达国家可能不到10亿人口,但是全球70亿人口,如果所有的人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生活,而且人家也有权利那样生活,我们中国正在追赶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总值的货币的绝对值就是等于资源的消耗值,如果剩下的60亿人都能过上像中国这样的生活,我们全球的资源消耗的不得了,这是第一个不可逆转的原因,太阳系的周期变化,这也是不可逆转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是这是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有办法,我们能够找到代替化石能源的东西。

   这是创新性,是我们正在做的东西,希望两年以后我们还会开第三届,到时候把我们的模型发扬一下,除了化石能源我们还有很多其他能源,地球上存在万有引力、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万有引力现在还没有被作为能源来使用。我们要有创新性,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去开发,创新思维转化为作为,这样就使气候变化这个难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公众参与。现在在座的是专业人士,一般的社区人士和中学生可能来不到这个地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做公众参与。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刚才说的,大学、中小学、社区、个人,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工作,前不久去四川绵阳,有一条小溪,是长江下面很多小流,由那条溪流入涪江,流入嘉陵江,然后流到三峡,堆了很多垃圾。据说三峡的垃圾一天可以收集2500吨,所以他们发起“垃圾不出乡”就由学生带动家长、家长社区做垃圾处理的工作。

   刚才我和我的邻座也谈起来,他说这个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但是对企业来说,如果产生污水的企业要投入处理污水,对经济上面来说肯定不合算,因为处理污水是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是对企业本身来说可能会减低他的利润。但是我在四川也看到一个例子,是一个养猪场,它的程序跟刚才日本朋友谈到的桑基养鱼差不多,都是循环的,他投入了几百万资金,回收的东西都可以回填,甚至可以做化学的药物,实际上是正收入,而不是负的支出。像这类的东西都需要创新思维。

   就是两点,一个是要创新,一个是大众教育,希望这两点都能够做到。再次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大会介绍 活动 报名 会务信息 展示廊 版权交易 赞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