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在7年前,也就是2010年,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成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我们的情况,非常的孤独。我们去跟发改委的领导讲这个项目中心的时候,当时气候司的司长苏伟先生问我什么是气候传播,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为什么要在2010年做气候传播这件事?因为2009年参加了联合国哥本哈根的谈判,我们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和准备,想在那次谈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跟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不足,导致最后的结果,反而我们中国背上了黑锅,成了国际社会普遍指责的对象。为什么期待和实际结果形成这么大的反差呢?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国际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关键方中有三个关键的:政府、媒体、NGO。哥本哈根谈判的时候,中国派出去的这三方彼此之间没有主动的交流。所以那个时候回来,我们说先做这方面关于气候变化沟通与对话的平台,我们叫气候变化传播,就简称气候传播。我们上网一搜,在美国有同行,在耶鲁大学有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所以我们非常有幸,成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伙伴。我们在2010年成立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时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聚焦在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门的机构。
我们的转折点和分水岭是在2013年,2013年之前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三个主要利益相关方搭建沟通和对话的平台,所以2010年坎昆气候谈判的时候,我们在联合国谈判的现场组织边会促进推动这个对话,而且不只是中国政府、媒体、NGO的对话,我们也把国际同行邀请到边会上听取丁言。今年我们马上要去波恩,参加新一次的联合国气候谈判。我们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国角系列,开始在中国角参与气候传播的主题峰会,我们一直倡议的“气候传播”的概念被政府接受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是气候传播的行动者,你们本身就是气候传播人。
2010年之后,我们发现搭建的平台起来了,效果已经在那里了,我们把更多目光转回到国内,开始做公众参与,希望能够出一些力,来提升更多的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度的认识,来呼吁更多公众行动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高兴的看到,我们不那么孤单了,我们开始有伙伴了。最明显的,今天在这个场合,也不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自己来的,我们带着伙伴团队一起来的,我们有来自北京的朋友,有来自传媒大学的朋友。而且今年气候传播中心有一件喜事,今年4月份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河南新乡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原气候传播研究所,今天研究所的任所长和齐所长也来到了现场,请两位站起来,大家认识一下。气候传播需要遍地开花,我们的大本营在北京,有了新乡中原气候传播研究所,我们希望跟陈总和刘总一起能够加深合作,接下来把气候传播这件事情力量壮大,把影响力发挥出来。
今天的主题是怎么传播中国的绿色声音,这里想多讲两句。当我们想去传递一个声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答案?当别人想告诉你一点事情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如果他讲的事情根本不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大家愿意听吗?所以,如果想讲好一个中国的故事、绿色的故事,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老百姓在想什么,他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对具体问题的理解是什么。2012年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做了全国第一次气候变化公众认知度调查,还是比较欣慰的,2012年超过90%的中国公众起码听说过气候变化。我去甘肃,问一个农民,你听说过气候变化吗?他说听说过。我问你怎么理解?以前甘肃是十年九旱,现在是十年十旱,庄稼都长不起来了,肯定是气候变化。他说的气候变化跟我们理解的气候变化是不一样,我们理解的气候变化是长时间尺度的,而他是不一样的,他是亲历者,他在中国偏远地区也知道气候变化是发生的。这个数据在2012年写进了国家气候应对白皮书,我们把这个数据带到联合国多哈气候谈判,我们有超过93%的中国公众支持中国政府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数据被联合国直接引用,鼓励中国政府采取更多行动。
今年是2017年,距离我们做第一次公众调研过了五年时间,而且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今天上午很多人提到,美国宣布要推出《巴黎协定》,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们中国公众怎么认识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全国公众的认知度调查,而且用了同样的方法。非常高兴得是,昨天来之前我接到了最新的数据,有几条比较欣慰;第一条,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决定继续在《巴黎协定》落实相应的承诺。我们调查4000个样本中,支持的1669位,非常支持的是2112位,反对的只有210人,也就是说中国公众是支持中国继续留在《巴黎协定》,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第二条,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我们测试了一些相关措施,里面有一条,每年6月组织全国低碳日,开展低碳宣传,你支持这个工作吗?我们可以看到,反对票在4000多样本量里面只有78票。我们看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张主任(张志强)也来到现场,我们知道这样一份工作非常不容易,希望大家把掌声献给我们的张主任。张主任多年以来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这项工作还是有公众的公信基础。第三条,我们每个人平时坐车、乘坐飞机、购物都会产生碳排放,如果为您的全部碳排放付费,每年需要200元人民币,您个人愿意支付多少?五年前我们问了这道题目,答案大家可以想一想。愿意付费的两成都不到。而这次假设每年需要支付200元,愿意支付200元的有1105位,愿意支付100元的有1005位,一点都不愿意支付的只有429位。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大家真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各界的宣传,大家参与到气候变化里面的意识真的提升了,而且愿意采取行动了,这也是我们作为气候传播者非常欣慰的一点。
分享完这一点,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先了解大家怎么想的,然后设计这个故事怎么谋篇布局,我相信很多嘉宾有经验知道怎么讲这个故事。我们这个报告会在10月中旬先发布中文版,到时候会把最新的报告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份报告基础上,和大家一起去设计更好的气候传播的策略和气候传播的工具,我们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加深入。
最后我想说,虽然今天上午谢振华(音)主任没有来,他经常鼓励圈子里的人,说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人,这个战壕不只是中国,有国际战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在这个战壕里,所以我也希望、也非常坚信我们能够打赢应对气候变化的这场战役。谢谢大家!